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爱湘阴 经济 经济动态 查看内容

多地槟榔被监管方“红牌罚下”?以后还能嚼槟榔吗?

2022-9-22 08:39| 发布者: 湘阴论坛| 查看: 674| 评论: 0

摘要: 2022年9月10日,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,终年36岁。傅松曾在其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的口腔癌系槟榔所致,呼吁大家“珍惜生命,远离槟榔”。因此,“36岁歌手嚼槟榔6年因口腔癌过世”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,舆论场中关 ...


2022年9月10日,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,终年36岁。傅松曾在其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的口腔癌系槟榔所致,呼吁大家“珍惜生命,远离槟榔”。因此,“36岁歌手嚼槟榔6年因口腔癌过世”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,舆论场中关于禁售槟榔的呼声再起。

图片来源:@都市快报微博
随后,话题“四川营山等地要求下架槟榔”、“浙江义乌要求下架槟榔”也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,多地要求商家下架槟榔,禁止以食品名义销售槟榔。
9月20日,义乌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此解释说:“没有完全禁售槟榔,而是槟榔不能按照食品来销售”。义乌要求,槟榔不能归于食品类销售,要像香烟一样辟单独区域销售。


第一财经的报道称,食品监管科没有接到全市下架槟榔的说法,而是要把槟榔当做“槟榔制品”来销售,不得当做食品销售。且需要分区域售卖,不得与食品混卖。


环球网的报道则同样佐证了,经营户不得销售食品包装与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;同时重点对校园周边经营店开展重点检查,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槟榔制品。

其实,近年来我国的槟榔监管政策逐渐推进且趋于严格。公开资料显示,2017年,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槟榔果列入了一级致癌物;2019年,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要求湖南所有槟榔生产企业从该年3月7日起停止国内全部广告宣传;2020年,最新版的《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》取消了“食用槟榔”的类别;2021年9月17日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,要求自即日起,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。

槟榔为什么会被监管方“红牌罚下”?
早在2013年的时候,一篇名为《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》的雄文迅速流传,文章用真实的笔触,记录了那些因为嚼槟榔罹患口腔癌的患者。
这些人不得不通过手术,切掉脸颊、下颚、牙床甚至淋巴和食道,变成面目全非的“鬼怪”。
与此同时,央视新闻频道也做了“槟榔致癌”的专题报道,抛出了“槟榔为一级致癌物”“患口腔癌的60%与吃槟榔有关”等结论。


这场风波直接导致当时槟榔价格暴跌,海南、湖南两个槟榔大省承受了数十亿的经济损失。
严重的时候,湖南全省有约3万槟榔工人处于歇业状态。有工人声称要联合起来:
找他们讨个说法。
但有意思的是,没过两个月,央视二套《经济信息联播》又跑到了“槟榔之乡”海南万宁,把镜头对准了当地槟榔种植农户。
镜头里,眼看槟榔青果丰收却大量滞销,农户个个愁容满面。当地领导对着摄像机也毫不客气地批评,说“单纯地片面地将槟榔妖魔化”:
是对槟榔产业、230万槟榔农民、30万槟榔粗加工户,不负责任的做法。
这期节目专门用了很大篇幅,讨论了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,到底是不是口腔癌的元凶。

在专家访谈中,当时还担任河南大学药学院院长的许启泰出镜发言,他提到,如果槟榔碱是致癌的话,它不应该仅仅是口腔癌。
因为它被吸收了,应该是胃癌、肠癌、肝癌,都有可能。
因此,许教授得出的结论是:“槟榔致癌”并非成分致癌。
而是在应用的过程当中,不是太恰当,造成这种不安全性。
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,那些爱嚼槟榔的人之所以患上口腔癌,是因为:
要么做法不对,要么吃法不对。
自2003年世卫组织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以来,每隔一段时间,槟榔都会陷入风波之中。

行业的禁令一条接着一条,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。但围绕槟榔产业的攻守双方,却呈现出一种“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”默契。
在多国已经将槟榔认定为毒品或立法禁售的时候,湖南仍然在推动槟榔列入“药食同源”目录,还在争取通过立法确定槟榔为“地方特色产品”。
2017年,原食药监总局将槟榔果列为一级致癌物。可就在同一年,湘潭发布了支持槟榔产业的文件,要确保槟榔产业销售“3年300亿,5年500亿”的目标。
在有关部门叫停电视节目宣传槟榔之后,有关槟榔的广告仍然在年轻人喜欢的网络综艺上高频露脸。
为了让年轻人接受,厂家甚至还贴心地往槟榔里加枸杞和益生菌。

一篇权威杂志的论文里有个预测,说到2030年,使用槟榔的副作用造成的医疗负担,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。

“口腔杀手”

槟榔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实在不容小觑。

俗话说“十个口腔癌,九个嚼槟榔”。槟榔里有一种化学物质,经过咀嚼后会产生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,而且槟榔质地比较硬,嚼的过程中容易损伤口腔黏膜,伴随频繁的口腔溃疡、牙龈退缩等种种病变,口腔在这种“双重打击”之下,患口腔癌的可能性增加。
早在2003年,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将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。2017年,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也在公布致癌物清单时,将槟榔果列为一级致癌物。
2018年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曾经联合调研湖南咀嚼槟榔和口腔癌的现状,当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内,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,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史
更麻烦的是,槟榔还属于中度上瘾品。槟榔中富含的槟榔碱具有拟胆碱反应,使人体出现面部红润、身体发热、微微出汗等反应,槟榔碱也具有拟交感神经的作用,使人产生愉悦感、舒适感,很多吃过的人都对槟榔欲罢不能。这也是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
戴“紧箍咒”

针对这个个头不大、威力不小的“口腔杀手”,管控正逐步收紧。2019年,国家卫健委在《健康口腔行动方案(2019年—2025年)》的解读中明确提出,要通过对长期咀嚼槟榔等高危行为进行干预等,促进群众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。《行动方案》提出,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,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,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,促进牙周、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。

2020年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修订的《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》没有把“食用槟榔”收录在内。这意味着槟榔不再作为食品来管理,槟榔生产加工企业以后不能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。

2021年3月,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,未批准槟榔作为新食品原料,未将其纳入食药物质目录,槟榔(果实)也不宜制定食品安全标准。

2021年9月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,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