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文章正式开始前,鸡蛋先问大家一个问题:“如果能对10年前的自己说一句话,你会说什么?” 相信绝大部分人,都会毫不犹豫的说出4个字:赶紧买房! 当然,站在现在回顾过去,一切都清晰明了; 但站在过去看现在,更多的是疑惑和彷徨。 很多事情,回过头来看,才能看到本质和真相。 疫情爆发之后,各地的房价有点出乎大家预料,不跌反涨,那时就有很多粉丝在纠结要不要上车? 去年7月份开始,各地调控升级之后,这批人就变得更纠结了。 不买吧,总觉得飘飘落落的没个安定,而且担心后面买不起;买吧,又觉得似乎掏空了家里的积蓄,而且后面的月供压力也很大。 那到底要不要上车呢? 这里先强调一个前提,今天讨论的是普罗大众的第一套房。 有条件的该买就买,没条件但能创造条件的,能买就买。 至于该买什么样的房子?还是那句老话,尽量购买核心城市、核心地段的小户型好流通的房子。优质资产的首要条件是具备流动性,不能变现的房子不过是钢筋水泥罢了。 好的,就算有了目标,你可能还是会担心: 首付会掏空你的钱包,而且接下来的月供会让你们全家都喘不过气来; 如果更惨一点,买入后,房价就跌跌不休,自己就成那个接最后一棒的韭菜了。 这都不是你要考虑的重点。大家面对自己的第一套房,只需要考虑的是能不能买得起,而不是买不买。 对于第一套房来说,房价的涨跌和你其实没有半毛钱关系。房价涨了,你也没法把这套房子卖了睡大街去。房价跌了,你也依旧在享受这套房子户口学区带来的归属感。 不管房价涨跌,你的第一套房的核心需求其实是户口,是学区,是城市归属感,是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。 抛开第一套房和房价涨跌无关外,第一套房还有一个好处是把自己赚到的钱,真正固化成了能够抵御通胀的资产! 在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,只有负债才是你抵御通胀最有效的手段,认不清这个现实你将输的很惨。如果你工作稳定、收入稳定,还在手里攥着大量的现金,那就是非蠢即傻。 钱在手里,每一天都在贬值,想想10年前1万块的购买力,和现在1万块的购买力,差了多少倍? 你把钱换成了房子,就是把自己的资产放到了最起码跟得上通胀的产品上。况且房贷利率真的太低太低了,房贷是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人一辈子成本最低的杠杆,没有之一。 当然,这里也要提醒一点,我们也不能只进攻,不防守。加杠杆抵御通胀固然重要,但是同时也要做好现金流管理,否则因资金链出问题,而倒在大涨前,那就尴尬了。 我们房价涨了20年,为什么还是有炒房者爆仓血亏?说到底,大部分都是入场不对,而且现金流熬不到房价反弹。 不知道你们看房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,那些真正的笋盘,很多都是因为业主现金流绷不住了,需要急用钱才低价贱卖的。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捡便宜的一方,而不是被迫贱卖的一方。 说到这,不得不提一个朋友的事情,算是给大家一个警示。这位小老弟学别人炒房,三年前在上海拿下一套400万的房子,用另一套房抵押,付了首付150万,月供1万5。接下来各种空档接龙,每月透支信用卡、DYD,继续加仓到股市和房产中。 他美滋滋的预期着,房子保守估计每年涨10%,房租每年涨5%。房子租出去每月还能收5000租金,折算下来月供只要1万。 先搞下大额信用卡,然后拿下房贷,然后信用贷装修贷并驾齐驱。所有的贷款无缝链接,一切都在掌控之中。看样子,还行对吧? 实话说,技术是有的,结果也如预期发展,但人算不如天算。 去年他被诊断出胃癌,住院80多天,自费近60万,最好靶向药T-DM1要去香港买,一支两万多。手上根本没有足够的现金,股票全抛也不够,最后只能把房子低价卖了,但却是实打实的割肉。 所以,再次敲黑板,划重点!!!保证资金的流动性,是上车的重要戒律。 很多人平常投资搞得风生水起,却往往忽视了自身潜在的风险短板,一旦暴露出来,再多的财富也会毁于一旦。 朋友的事情让人触动,我们平时毫不在意的「生活中的风险」可能比「投资本身的风险」危险多了。 说实话,买错房子顶多就少赚点,亏也亏不了多少,但要真是不幸中招了一场大病,就算不一夜返贫,也会对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。 能说这个朋友杠杆加的不对吗?他已经看准了方向,而且已经把杠杆用到了极致,可以说财技了得,但他没算到的是,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,预期之外的黑天鹅,给他捉襟见肘的现金流来了致命一击。 |